中国画
来源:网络 | 作者:Snnei | 发布时间: 2017-07-07 | 47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中国画,简称“国画”,作为我国琴棋书画四艺之一,具有悠久历史。在中国古代没有给中国画确定名称,一般称之为“丹青”,并且主要是绘制在绢、帛、宣纸上再进行装裱的卷轴画。从中国画的作画方式、手法和题材等方面,总结出中国画的一些特点:

作画方式:表现形式重神似不重形似,“气韵生动”是中国绘画的精神之所在,强调观察总结,不强调现场临摹;运用散点透视法,不用焦点透视法,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。
 
作画手法:用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,称为水墨丹青,是以水为韵,以墨为骨,以色彩为辅。
 
作画题材:主要有人物、花鸟、山水三种,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方式。
 
中国画分类

从美术史来分析,民国以前的国画统称为“古画”。中国画根据介质、画法、题材不同,分类众多,在此挑选几种软装设计常用的类别介绍给大家:

一. 按题材分类
 
人物画:表现形式重神似不重形似,“气韵生动”是中国绘画的精神之所在,强调观察总结,不强调现场临摹;运用散点透视法,不用焦点透视法,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。

山水画:中国古代绘画分类的一个大类,主要描写对象为自然风景。山水画不但表现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之美,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人们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。中国的山水画在人物画之后出现,隋唐时期进入成熟阶段,在元代开始成为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。风格上北方山水劲健挺拔、雄浑大气,南方山水清秀雅致、疏淡挥洒;画院山水造型严谨、颇守法度,文人山水挥洒自如、抒发性情;青绿山水设色艳丽、富丽堂皇,水墨山水淡雅素朴、水晕墨张。
 
花鸟画: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又一重要画科,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,采用“工笔”、“写意”、“兼工带写”的方式描绘花卉、翎毛、蔬果、草虫、畜兽等。工笔花鸟画用浓、淡墨勾勒动象,再深浅分层次着色;写意花鸟画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描绘对象;兼工带写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。齐白石先生是近代最具知名度的花鸟画大家之一。
 
民俗画:民俗画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,常以一定地区、民族的一定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、生活面貌、民俗风情等为题材的绘画,根据表现生活对象的不同,可以分为市井、舟车、耕织、货郎、牧童、婴戏等门类。我国的风俗画历史悠久,始于汉代,盛于唐代,南宋时流传至今的堂画和年画也是风俗画的一种。
 
二. 按使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分类

可分为写意画、工笔画、泼墨画、白描画等几大类,再次重点介绍写意画和工笔画两种。
 
写意画:又名“粗笔”,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。写意画多画在宣纸上,纵笔挥洒,墨彩飞扬,其画风简练,要求删繁就简,用精炼概括的笔墨体现所描绘的景物神韵,也能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。写意画提倡画家的个性发挥,比如扬州八怪以怪闻名,作画不受常规拘束,涂写肆意,并以一个“乱”字来体现他们的叛逆精神。现在的写意画已经成为影响面最大、流传最广的中国画法。
 
工笔画:又名“细笔”,即以精谨细腻的表现方式描绘景物的中国画,其画风工整腻,描画形象精微入细,一丝不苟,一般均上色,此种画法多用于人物、花鸟,相当于山水画中的大青绿。工笔画历史悠久,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的帛画,在唐代非常盛行。工笔画须作在经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,唐代的绢工艺发展推动了这一时期的工笔画发展,但此后工笔画就进入了沉寂,直到20世纪世纪80年代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。
中国画的种类和流派丰富,不能一一列举,总体来讲中国画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和审美情趣,充分体现了国人对自然、社会及与之联系的政治、     哲学、宗教、道德、文艺等方面的认识。中国画强调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,要求“意存笔先,画尽意在”,强调人景融合的目的。作为软装设计师     要了解中国画的历史和种类,分清各个画种的特点,为此后的画品选择和搭配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中国画的展现方式

中国画的展现,根据绘制的材料种类和载体的不同,有非常多的展示方式,主要就是为了“满足交流目的”服务。


1. 手卷

作为中国绘画的基础展现形式,“手卷”短的有四五尺,长的可以至几十米。手卷字画通过下加圆木作轴,把字画卷在轴外的方式,将手卷画装裱成条幅,便于收藏。把画裱成长轴一卷,就称为手卷中的“长卷”,多是横看,而画面连续不断,中国古代的长卷绘画遗产丰富,初期源于汉代,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,绘画长卷多为表现宏大的社会叙事题材,其作品有着“成教化、助人伦”的社会教育功效。长卷绘画的代表作有《洛神赋图》、《清明上河图》等,在表现人物的形、神、韵方面,达到了很高的造诣。
 
2. 中堂

中堂是中国书画装裱样式中立轴形制的一种,是随着古代厅堂建筑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较大尺寸的画幅,因主要悬挂于房屋厅堂而称为“中堂”。中堂形制的书画作品不仅幅面阔,而且显得格外高大,纵和横的比例为2.5:1或者3:1,甚至达到4:1。作为中国绘画的室内主要展示形式,明代文震亭《长物志》曾经归纳为:“悬画宜高,斋中仅可置一轴于上,若悬两壁及左右队列,最俗。长画可挂高壁,不可挨画竹曲挂。中堂宜挂大幅、横批,斋中宜小景、花鸟;若单条、扇面、斗方、挂屏之类,俱不雅观。”清代初期,在厅堂正中背屏上大多悬挂中堂书画,两侧配以堂联,渐为固定格式,直至今日,江南一带的农村仍以这种形制装点厅堂。
 
3. 扇面

扇面画是将绘画作品绘制于扇面上的一种中国画门类,这种类型展现方式,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,既渲染文学和书画作品,又极具实用性。从形制上分,圆形叫团扇(执扇),盛行于宋代;折叠式的叫折扇,明代时期成为扇面画的顶峰时期。扇面画的装裱形式还可以分为;在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直接题字或绘画;在团型纸本或绢本上写字作画,再取来装裱,这种方式可称压镜装框;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,所以也有人将绘制好的画面剪成圆形或扇形,然后装裱,也别具风格。

4. 册页

也称为“叶子”,是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裱方式,宋代以后比较盛行,专门用于装裱小幅书画作品。册页一般有正方形、长方形、竖形或横形,其尺寸大小不等,将多页字画装订成册,称为册页。在展示上册页与手卷极为像似,便于欣赏和收藏、保存,历来备受艺术家青睐,例如宋代的《宣和睿览图册》便是较早的代表作品。中国古代官员上奏朝廷)的奏折也是这种形式。
 
5. 屏风

屏风是一种室内陈设物,主要起到挡风或屏障作用,多与中国传统环境玄学有关,而画在屏风上的画,称为屏风画或者屏障画,也有称为画屏、图障的。最早的屏风其实是宫廷用具,用以展现天子威严的象征物,魏晋时期,屏风才进入贵戚士族人家中,从此屏风画也由此盛行起来。
 
中国画装裱方式

装裱也叫“装潢”、“装池”、”裱背“,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法以及碑帖的技术。常言说:三分画,七分裱,国画装裱是一项重要的工       作,装裱的成功与否影响到艺术品的保存时间和艺术价值,好的装裱艺术,能对艺术品产生极好的烘托和提升作用。

装裱师的文化素质能左右书画装裱的成功与否,高明的装裱师除了应有过硬的技术外,还应有较深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鉴定水平,要能根据不同的作       品,选用与之相协调的装裱材料与格式,既能烘托作品的气氛,又能增加书画的意境。装裱国画,传统的方式大体上分四个步骤:托画、镶边、覆背、     装杆。
 
托画:托画就是在原作(行话叫“画心”)的背部托上一张宣纸。托画前先要用口水在画中不重要的地方试下墨,看是新墨画的,还是宿墨。如果是新墨就按正常的方法来托,如果是宿墨,就采取“飞托”的方式。正常的托法是,把画心背面朝上放在台子上,先用水喷湿,让纸“伸伸腰”,然后刷上稀糨糊再将一张空白的宣纸粘在上面。画托好后要。“上墙”,使之平复,干后取下,然后‘”裁方”。
 
镶边:裁好后的画心要“养局”,然后镶边,将托好的绫(以前也有人用仿绫纸)镶在画的四周,先镶两边,再镶天地头。
 
覆背:在镶好的画背面再托一层背纸,背纸也要先托好,也可以直接用夹宣代替。方法同托面。
 
装天地杆:天杆为方,地杆为圆,装好后在天杆两头略向中心的地方,对称地装上“孔”,将“惊燕带”穿好;地杆两头要留出装轴头的长度,稍削细一点然后在露出的两端上涂上白乳胶,装上轴头。
 
怎样才是最好的书画装裱技术?

国作品经裱托后不应走颜色和走墨色,如果裱画师用矾来固定也是不应该的。国画作品裁方后,令画家不满意,那是裱画师没有研究到怎样才是最好的裁方。托纸及复背纸的接口位置刚好存留在主要的地方,例如:人物画的人物腰以上,鸟的整体,动物的身体,花朵的位置。托纸及覆背纸的接口接缝应在2mm以内。天杆地轴应该平滑无凹凸。背砑的次数不少于三次,滑度如镜。画装裱好后,大都装入镜框内;但没装镜框的作品,应平放于木质搁板或木箱中,摆放时,须在作品之间隔垫宣纸,亦可卷好装入画筒或画盒中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,现在又有了越来越多的装裱方式,比如仿照油画的方式进行装裱。
 
使用中国画的注意事项

中国画的使用,会因为空间的功能、大小、环境、人物身份、文化品格的不同而导致选择的中国画内容、表现方式、尺度和悬挂方法的不同。 现代的装饰设计中,国画不仅运用在与装饰装修风格极度统一的空间中,也适用在其他任何风格的室内陈列中,如欧洲古典主义、欧洲巴洛克式、洛可可式风格等。

经过装裱的书画作品是装饰厅堂,美化居室的佳品,工作之余坐在室内品茗赏画,享受生活、陶冶情操。悬挂书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:


悬挂字画的位置应以光线明亮、视野开阔、便于瞻视的墙壁,且与窗户成90°角为宜,悬挂的高度一般以视觉转换点为参考,画面中心处于人站立时眼睛平衡线稍高一点位置较好,但离地不宜超过2m。

悬挂轴书画时要小心展挂,悬挂时要一手用画叉挑住画绳,一手托住画卷慢馒展开。不可因展卷不当而打折,一旦打折则无法补救,因为纸张的纤维折断后,日久必从此处开裂。悬挂不可太久,字画长期悬挂易发生风化,使纸质发脆,画面缺乏光泽,严重者托纸难揭,无法重裱,影响书画的寿命。因此书法悬挂一段时间要卷起存放一段时间,久存的书画也要时常进行展示或每年悬挂几次。

冬天屋内有暖气或炉子,不宜悬挂字画,夏天阴雨连绵、潮湿较大,也不宜悬挂字画。书画裱件的悬挂还应避免阳光直射、暴晒、烟熏、尘蚀,在清洁裱件时不能用刷子刷,更不能用湿毛巾擦,用软布或鸡毛掸轻轻掸去灰尘即可。凡是接触书画作品(特别是裱件),一定要戴上手套,以免汗液站作品使其变形生霉。

尽量采用镜框的装裱方式来悬挂居室内的中国字画,因为中国画用的宣纸和西方水彩纸比起来,更容易吸油烟、挂灰尘,镜框能很好地避免这些污染对画作的侵蚀。

有些中国画经过装裱后,还可以直立于地面或放置于书架上,具体还要根据室内的实际情况确定。